近日,广东省的多个沿海城市的海边出现了大量“球形棕囊藻”。同时引发赤潮,相关部门提醒市民近期应减少亲水活动。
2024年12月底起,珠海市海域相继发现水色异常现象,经巡查发现,珠海近岸多地发现黑褐色水色异常区域,呈零散分布。经连续跟踪监测,珠海近岸海域发生赤潮,导致本次赤潮发生的藻种为球形棕囊藻,目前已逐步减弱消退。
自然资源部珠海海洋中心工程师宋志民表示,它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受水温、盐度、光照,包括营养盐,还有细菌,包括它们的摄食生物这些多重方面的影响。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球形棕囊藻隶属于定鞭藻门、定鞭藻纲、棕囊藻属。它们的足迹遍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水域。藻如其名,球形棕囊藻通常呈现出近乎完美的球形。这些小球的直径大小不一,小的仅有几微米,大的则可达数厘米。别看它们外形Q弹、可爱,像奶茶里的珍珠,其实可是引发赤潮,危害海洋生态的小小杀手。
球形棕囊藻在海洋中的生存策略十分精明。当受到外界捕食压力,球形棕囊藻可增大囊体体积,阻碍捕食者摄食;球形棕囊藻可根据环境中氮、磷等营养盐的不同形态,在单细胞和囊体之间转换;球形棕囊藻存在不同的生殖方式和细胞类型,使得它们在营养盐竞争中更具优势。此外,球形棕囊藻还能释放化感物质,抑制其它藻类的生长,保证自身在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形成大规模赤潮。
海洋理化环境条件也是刺激球形棕囊藻赤潮暴发的重要因素。球形棕囊藻偏爱16~22 °C的水温,在20~24 °C时生长最好,30 °C时仍能形成囊体;光照对它们也很重要,高光强下囊体形成更多,低光照条件囊体几乎不形成;营养盐方面,硝酸盐和尿素能促进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和囊体的形成,而铵盐则会抑制成囊过程;磷限制会阻碍囊体形成,但在无机磷不足时,它们可利用有机磷源维持生命。
此外,球形棕囊藻在赤潮暴发期间特殊的“生活方式”也是赤潮暴发的原因之一。与消退阶段相比,赤潮暴发期间球形棕囊藻的光合作用、光合色素代谢、氮代谢以及囊体基质(糖胺聚糖)的生物合成等关键生物学过程存在显著差异,这些过程共同驱动了赤潮的发生和发展。更有趣的是,海洋中的硅藻也在球形棕囊藻赤潮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硅藻作用下,球形棕囊藻更倾向于将物质能量投入到囊体基质的合成过程中,就像是给囊体形成“加油”,促成了赤潮的暴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