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认为,中国不会像当年的日本那样在美国误导下放弃产业政策,中国经济将继续发展。
这名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被视为产业政策的大力倡导者,他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建议发展中国家政府积极参与建设和优化工业基础。
针对中国产业政策导致产能过剩的质疑,林毅夫在访问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持续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但科研成果属于公共产品,不能产生高额利润。如果政府不提供支持,企业可能不愿意投资和研发新技术。尽管产业政策一直被认为是错误的,但没有一个发达国家能够在没有产业政策的情况下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不幸的是,发展中国家被告知他们不能将产业政策用于支持基础研究以外的任何事情。大多数人都被洗脑了。”
林毅夫说,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有责任总结自身经验并提出新理论。“我们不应该只是等待发达国家告诉我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我们应该做任何我们认为有效的事。”
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放缓,迟迟未能摆脱通货紧缩阴影,令外界担心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会重蹈日本经济停滞的覆辙。林毅夫分析,如今中国经济规模是美国的60%至70%,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情况相仿;当年美国在半导体芯片和汽车等领域打压日本,这与如今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很类似。
不同的是,林毅夫认为中国在产业升级方面仍有许多后发优势。得益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上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
此外,中国在新兴产业方面具有四大优势,包括拥有新科技所需的熟练工人、新发明可以立即进入的庞大国内市场、最好的制造业生态系统,以及将有效率的市场与政府作用相结合的产业政策。
林毅夫指出,“产业政策”这个词就是日本人创造的,在二战后用于指代政府为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努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日本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是因为它放弃通过产业政策孵化新的产业。“但中国不会这样做,所以中国会继续发展。”
他说,日本1985年签署引发日元升值、出口失去竞争力的《广场协议》后,美国说产业政策是错误的,日本也听信了。“当年所有人都觉得日本经济会超越美国,但它最终被误导了。中国不会被误导。”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