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新闻综合彭博社、路透社报道:美国联邦法官7月1日驳回了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公司要求撤销对其多项刑事指控的请求,裁定该公司必须于2026年5月在纽约接受审判。
此案涉及华为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银行欺诈及洗钱等指控。
美国纽约东区地区法官安·唐纳利(Ann Donnelly)在一份长达52页的裁决书中驳回了华为关于“起诉书16项指控中13项证据不足”的主张。她强调:“撤销指控是一种特殊的补救措施,只适用于涉及基本权利的极其有限的情况。”
这意味着华为必须面对包括违反美国对伊朗和朝鲜制裁、向金融机构作出虚假陈述、洗钱及妨碍司法公正等指控。
华为此前已对所有指控表示不认罪。
案件背景:从孟晚舟事件到刑事指控
此案可追溯至2018年,美国司法部指控华为在伊朗业务上误导汇丰等银行,涉嫌银行欺诈。由于伊朗是美国制裁对象,华为被指隐瞒其与伊朗的业务关系,使金融机构面临违反美国制裁令的风险。
2018年12月,时任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转机时,因美国发出的逮捕令被拘留,引发中美加三国外交风波。
经过近三年的法律博弈,孟晚舟于2021年9月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延期起诉协议(DPA),随后获释返回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释放了两名被拘押的加拿大公民,并允许两名此前被限制离境的美国公民离开,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中美加三方博弈的结果。
华为面临的法律挑战
尽管孟晚舟案已告一段落,但华为仍面临美国多项刑事指控。唐纳利法官此前已将此案审判日期定于2026年5月4日。若罪名成立,华为可能面临高额罚款及更严格的商业限制。
华为尚未就最新裁决发表评论,但该公司过去多次否认美方指控,称其“毫无根据且出于政治动机”。此案正值中美科技竞争加剧之际,美国近年来持续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华为在全球市场的发展,包括实施芯片出口管制等措施。
后续影响
法律专家指出,此案的审理可能进一步影响华为在全球的业务布局,尤其是在西方市场的运营。同时,该案也可能成为中美在科技、法律及外交领域博弈的新焦点。
随着审判日期的临近,华为及其法律团队预计将采取更积极的辩护策略,而美国检方则需在法庭上证明其指控的合理性。此案的最终结果或将对企业如何应对国际制裁合规问题产生深远影响。